柳州市商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市商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市商务工作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2.3亿元,同比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375.8亿元,同比增长6.1%;实际利用外资2060万美元。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促消费与惠民生紧密结合,着力扩消费、畅流通、强市场,推动消费持续扩大。一是创新消费场景“扩消费”。实施五星步行街等一批传统商圈智慧化改造;创新开展柳州消费购物节、柳州电商文化节等系列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活力,全市汽车类销售增长6.8 %,家电类销售增长9 %;狠抓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实,大力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全市汽车消费超30亿元、家电消费超5亿元,柳州申请国家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任务完成度排名全区第一。大力发展网络消费,指导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市场,全年网络零售额达113.8亿元。二是夯实基础设施“畅流通”。统筹推进桂中市场改扩建、广西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等一批商贸流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711万元;有序推动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建设,广西三江仓储物流基地(一期)、融水县香粉乡综合市场改造等18个县域商业项目实现竣工,累计完成投资5235.33万元。三是发展壮大主体“强市场”。强化经济运行监测,积极做好企业跟踪服务;狠抓企业上规入统,全年新增上规入统服务业企业超300家。
(二)坚持稳外贸与调结构紧密结合,着力强产业、拓市场、增动能,推动外贸稳中有进。2024年全市外贸实现由负扭正,完成进出口总额375.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出口310.6亿元,增长23.4%;进口65.2亿元,下降36.3%)。总量在全区排第七。一是围绕工贸强基“强产业”。深入实施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等重大战略,持续扩大汽车、钢铁、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产品出口。全年汽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6.1%,钢铁出口数量增长64.1%,工程机械年出口额达77.1亿元,同比增长10.8%。二是推动企业出海“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消博会等展会,其中广交会上全市外贸企业达成意向成交金额较上一届增长八倍;组织企业赴东盟等地区开展经贸活动,与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22.9%。三是培育新业态“增动能”。举办跨境电商培训8期,积极招引深圳历奇跨境电商销售及保税仓项目落户柳州,推进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101.2%;大力开展加工贸易企业招商,指导各县(区)发展特色加工贸易;全市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由去年的266家增加至292家。
(三)坚持稳外资与优环境紧密结合,着力稳存量、扩增量、拓渠道,推动外资承压前行。一是优化服务“稳存量”。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强化重点外资项目跟踪服务,全市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5%。二是强化招商“扩增量”。充分借助“进博会进广西”“日本企业广西行”等系列活动开展外资招商,实现中马冠伟供应链、海盟压缩机等一批外资项目落地,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3家,同比增长22.2%。三是改革创新“拓渠道”。开展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创建,推动柳州成为全区首个在全市范围推广QFLP试点城市,有效拓宽利用外资渠道。
(四)坚持扩开放与提能级紧密结合,着力搭平台、保畅通,拓合作,推动对外合作持续深化。一是创新提升效能“搭平台”。积极申报、创建全区首个广西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开展柳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及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期工作;指导中德(柳州)国际合作产业园列入广西首批国际合作园区创建名单;积极拓展柳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业务,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2.55亿元。二是多措并举“保畅通”。柳州内河口岸顺利通过国家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复核督查,全年进出口货运量较去年增长三倍;组织设立柳州市服务外贸货物出口协同查验中心(柳州国轩),在全区首创锂电池外贸出口监管服务一体化模式,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20%以上;成功开行“柳州—钦州港”全区首列客车化铁海联运班列,进一步优化柳州产品出海通道。全年开行柳州铁路港—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超800列。三是深化对外经贸关系“拓合作。”持续做好企业“走出去”服务,新增对外投资备案项目2个,协议总投资532.7万美元。
(五)坚持强党建与促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商务领域其他工作再迈新阶。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商务工作开展;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商务“铁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持续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累计查获涉嫌走私案件31件;成品油市场规范有序;二手车销售及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迁行业健康发展;柳州螺蛳粉品牌化、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全产业链销售收入增长13.4%,在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的排名提升至第27位;组织申报并获评国家首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安全生产监管、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等工作常态化开展。
二、2025年商务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做好商务工作责任重大。全市商务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全力以赴扩消费、稳外贸、稳外资、扩开放,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打好“十五五”良好开局基础。
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外贸进出口总额40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
(一)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增强消费对经济稳增长贡献。一是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打造高质量消费品牌。用好用足国家、自治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大宗消费;加快广西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谋划打造一批自治区级特色商业街区,优化升级城市消费载体;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和提升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配送体系。二是挖掘消费潜力,激发消费活力。实施“四季造节”、焕新“五进”系列活动,培育形成更多消费新增长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首店经济、会展经济;增强柳州螺蛳粉电子商务产业园、万维跨境直播电商产业园等园区“孵化”“集聚”功能,推动电子商务、直播经济等数字消费发展;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带动和扩大零售、住宿、餐饮等消费;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三是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增强对全市经济贡献。重点实施批零住餐“3344”攻坚行动,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产销分离、主辅分离;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努力形成更多经济新动能、新增量。
(二)实施外贸扩量提质专项行动,加快建设外贸强市。一是优化升级货物贸易。深入实施“工贸强基”工程,稳定和扩大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新能源等优势产业产品出口;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引导更多企业“向海图强”;组织企业赴外开展经贸合作、“借展出海”。二是加快跨境电商发展。加快园区运营企业、服务平台招引,持续完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开展“1210”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跨境电商品牌。三是承接拓展加工贸易。大力开展项目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打造一批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四是建设柳州外贸综合服务聚集区。引进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柳州外贸企业提供报关报检、物流、退税、结算、融资、信保等综合服务。五是做大做强保税物流。管理和运营好柳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支持保税物流企业与东部地区产业链企业对接,拓展保税物流业务。
(三)实施稳外资攻坚专项行动,促进利用外资扩量提质。一是加强协同合力攻坚。实施稳外资工作专项通报机制,做到“每月提醒、每季通报、半年约谈”,压实各县区利用外资主体责任;与投资促进部门及各县区加强合作,围绕外资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形成更多外资项目储备。二是坚持“稳存量”与“扩增量”并举。重点推进中交集团与柳州战略合作项目实施中尽量利用外资;推动柳骑出行等一批项目尽快落地;加快推进华霆动力香港上市后境外资金投向柳州。三是加大QFLP推广力度。扩大QFLP基金外资项目范围,发挥政府平台和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QFLP模式引入境外资本投向柳州优势产业领域。
(四)实施扩大开放专项行动,着力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一是加快开放平台建设。主动融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水平建设广西自贸试验区柳州联动创新区,加快与广西自贸试验区制度联动创新、产业联动发展、要素联动共享;全力做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工作,加快中德(柳州)国际合作产业园、广西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项目集聚区(柳南区)等开放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二是提高口岸开放能力。继续加大航运企业招引,提高柳州内河口岸出入境货运量,努力推动“柳州货走柳州港”;进一步精简流程、降低费用、提升服务,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三是提升物流运输效能。加快柳州铁路港建设,推动“柳州—钦州港”“柳州—蛇口港”铁路班列常态化开行,积极打造面向东盟、链接粤港澳、联通西南中南地区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枢纽和优势产业内外贸集散中心,做好“柳通天下”文章。四是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务实对接RCEP经贸规则,加大与RCEP其他成员国经贸合作;支持上汽通用五菱、柳工等优势企业加强海外布局,开拓海外市场。
(五)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做好商务领域其他工作。强化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加强成品油流通行业监管;持续推动二手车流通及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健康发展;完善柳州市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大协同平台建设,持续组织开展各项联合专项行动;推动柳州螺蛳粉高质量发展;有序推动全国再生资源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抓好安全生产监管、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老字号”培育、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等工作;做好“十四五”商务领域总结评估,高质量谋划好“十五五”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