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商复〔2025〕18号 关于对政协柳州市第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60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分类:A
苏学常委员:
您在政协柳州市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关于规范新能源汽车拆解及回收工作的建议》(第060号)收悉。经组织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结合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与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推进规范新能源汽车拆解及回收的工作,具体如下:
一、柳州市汽车拆解产业现状
柳州市作为我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在新能源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拥有上通五、东风柳汽的乘用车电动化战略、东风柳汽新能源商用车、柳工新能源工程机械等整车厂资源和规划产能超70GWH的电池生产企业等优势资源。2024年新能源车完成生产77.6万辆,同比增长68.4%;销量完成76.6万辆,同比增长68.2 %。到2024年底,柳州市汽车企业累计出产新能源汽车突破250万辆。柳州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确实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全国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目前柳州获报废机动车回收资质认定企业4家,分别为广西双回车船回收拆解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宁铁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柳州市昊达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及广西龙昌报废机动车拆解有限责任公司。得益于汽车报废换新补贴政策,2024年全市报废机动车拆解量3.75万辆,同比增长约108.79%。截至2023年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145.81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约为109.68万辆。按照一般淘汰规律“地区年总拆解产能按当地机动车保有量4%左右计算”,我市年总拆解产能应为5.83万辆,其中报废汽车4万辆;目前我市4四家企业年回收拆解总规模超过6万辆,超过应具备的拆解产能指标。以上4家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均具备报废新能源汽车拆解的要求条件和能力。
下一步鼓励引导企业入园,实现拆解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对现有报废汽车拆解企业进行提标改造,引进智能化拆解生产线和高效分拣自动化装备,不断提高精细化拆解和污染防治水平,促进拆解旧件高值利用,实现规范绿色拆解,逐渐形成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废旧金属、橡胶、塑料、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等多元化产业格局。
二、关于规范工作标准方面
政策方面:国家于2019年、2020年相继出台了《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及《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细则》中明确:取得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GB22128)的场地、设施设备、存储、拆解技术规范,以及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符合环保标准《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348)要求;确保拆解企业具备符合安全和环保标准的拆解车间,配备专业的电池拆解设备和防护设施,并要求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根据相关规定,办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资质认定程序分为资质初审、资质审查及资质认定,企业申请后先由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受理,再由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初审后行文报区商务厅审查,符合条件的组织专家组现场验收,合格的在网络公示,无异议的予以颁发资质认定书。
我市目前已获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认定的企业有四家,根据资质要求,公司具备有传统燃油机动车回收拆解及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专业技术人员证书的人员条件,包含电工资质,他们负责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的拆解和检测工作,避免在拆解过程中因电气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并与具有相关资质的电池回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分类存储的电池交由这些专业回收企业进行后续处理。
三、关于行业监管方面
根据《自治区商务厅等9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资质认定和管理工作意见》等文件,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加强事前引导、严格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共同推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高质量发展。
环保部门对市内机动车拆解企业采取日常监管加专项监管的管理方式。将全市取得机动车拆解资质的企业纳入日常“双随机”抽查清单中,并且每年均与商务局联合开展“双随机”检查;机动车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电路板、废铅蓄电池以及废矿物油等属于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收集及处置必须交由取得相应资质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置,不可随意进行拆分处置。因此每年环保部门均组织对机动车拆解企业危险废物标准化评估工作;机车拆解过程产生排放的污染物均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企业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进行常规监测,以确保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达标排放。对有投诉的企业,环保部门会按要求对该企业进行跟踪取证,对有违规违法行为的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依据市工信部门职能,对汽车拆解企业加大扶持和引导,确保拆解企业具备合规的技术设备、环保设施和专业团队。参照国家规范(如《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强化执行力度,组织符合条件企业申报国家工信部白名单公告准入,引导企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推广智能化拆解技术,鼓励企业引入自动化拆解线,利用传感器定位、机器人分拣等技术提升效率和安全性。支持企业申报技术改造项目,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资金补贴; 引导企业入驻产业园区,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实现行业集聚发展,降低物流与环保成本; 支持梯次利用与再生利用技术研发。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重点突破柔性拆解、湿法回收、锂离子修复等关键工艺;推动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引导企业与电池生产商、汽车制造商合作,建立“生产-回收-再利用”闭环。支持企业向下游延伸,如回收材料用于新电池制造或储能设备,形成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交通部门依据职能持续做好新能源车拆解回收中运输环节日常监管。一是报废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拆解后除电池外其他零部件属于普通货物,在其运输环节中做好相关普货承运企业的动态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符合新能源汽车拆解运输要求的车辆、按照规定的方式和要求对报废新能源汽车及配件进行装载,确保装载牢固、平衡,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掉落、碰撞等情况;二是重点做好新能源车拆解后废旧动力电池在道路运输过程中的监管。根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617-2018),新能源汽车拆解后产生的锂电池(UN3480、UN3481等)被列为第9类危险货物,运输需符合危险品运输标准。目前我市共有53家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其中有第9类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43家。对于拆解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运输,通过线上和线下等方式,指导相关危货承运企业需要取得相关运输资质,使用具备相关资质的专用车辆承运,并且随车驾驶员和押运员具备相关从业资格,在运输时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避免因急刹车等导致电池包卡板之间或卡板与运输车体之间的挤压、碰撞;三是持续强化危险品运输中违法行为的联合执法。联合生态等部门不定期在城乡结合部、废旧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检查,重点打击非法运输废电池等行为,共同维护新能源汽车拆解及回收市场的良好秩序。
交通部门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继续做好新能源汽车拆解回收过程中运输运输环节的监管。督促运输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水平。重点做好新能源汽车拆解后动力电池运输过程的监管,确保其运输过程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运输要求进行运输,且拆解后的动力电池不会回流入市场。督促运输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如车辆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等,对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二是继续深化部门协同合作,提高联合执法的效率和效果,不定期在各个重点区域开展检查,持续打击非法运输废电池等违法行为,确保运输环节的规范和安全。
四、关于构建回收体系方面
我市正依托柳州钢铁厂等本地资源,构建完善的新能源回收利用网络。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拆解企业、回收企业等多方合作,建立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同时,将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回收利用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开展电池回收、稀有金属提取、零部件再制造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在柳江区布局了中城恒赢新能源(广西)有限公司柳州市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规范化拆解和再利用。
五、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方面
我市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拆解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在柳州职业院校中开设新能源汽车拆解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的技术人才。同时,相关部门将组织对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拆解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拆解技术、安全操作规范和环保要求。政府将通过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柳州新能源汽车拆解及回收工作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柳州市商务局
2025年6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联系人:屠云慧,联系电话:2831797)